清明忆千年
千年清明,在人们的印象中是雨纷纷,是欲断魂;在百年的历史长河中是“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是哀伤与忧思的结合;同时也是追先忆祖,缅怀先烈的节日。
清明时节,落雨纷纷,是人们的哭泣感动了上天。中国人缅怀自己的祖先,更缅怀无数长眠这片土地的先人。五千年里,炎黄的车辙没于尘土,战国的金戈消磨成沙。先人来到这个世界,好似一阵风,什么都没有留下,但又留下了似锦繁花。先人的血肉化为岩土,托起万千广厦,化为江河承载千帆竞发。今天,我们看不见先人的模样,听不见先人的声音,但那彩绘的壁画、奔放的诗篇、自强的气节……都镌刻在朱漆的庙堂,融入你我掌心里的纹章。千年里,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传承着、延续着:夏周的礼仪让国人温良恭俭,秦汉的尚武让国人自强不息,唐宋的华彩让国人自信非凡。在这个清明时节,我站立华夏大地,对先祖的忆念涌上心头,瞬间热泪盈眶。
清明后,春芽萌发,是先祖对后人的祝福感动后土。中国人在追忆先祖的同时,也对自己未来的发展写下憧憬与希望。千家万户在这一天跪拜自己的祖先,告诉祖先家族今日的繁荣。因为我们相信先人会在遥远的地方看着华夏的未来。或许神农会看见今天的禾稻丰产,卫霍会看见今天的民族团结,近代先烈会看见今天的国泰民安,自由富强。千年的历史如一张未完全舒展的画卷,今朝后的画卷将由你我来书写。试想,千年后的人们在这一天也会追忆起今日的我们。
今人的泪水化作春雨滋润着先人长眠的大地,先人的魂魄又化作春芽给予今人希望。“人间几度清明,一边梳拭英雄泪。”伤感不是清明的全部,“不忘先祖的过往,展望今人的未来”才是清明的道理所在,才是这个传承了千年的节日的意义。
捧上一抔土,感受先人的温度;轻抚一株芽,接受先人的祝福。遥望这片天空,展望更远的梦。唯愿先人泉下安息,也愿今人自强不息。
(文法学院 翟浚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