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教育

重新认识音乐表演 [第401期][2019-4-1]
发布时间:2019年04月23日  浏览次数:次  新闻作者:  摄影:  来自:    责任编辑:xks

——读《剑桥音乐表演理解指南》的启示

□艺术学院  龚 雪

《剑桥音乐表演理解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是一部文献合集。它从不同视域探讨了诸如学习、练习、聆听音乐等问题,为读者展现音乐表演的丰富内涵,开阔了音乐表演研究者的视野,并能帮助解决表演中常遇到的记忆音乐、表演恐惧等问题。《指南》中文版于2018年由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发行,书中每篇文献的作者均在其研究领域极具代表性。作者约翰·林克在该书前言中谈到:“本书已经被视为综合大学与音乐院校学生的一本极好的入门读物,不管是在本科还是研究生层次。”笔者通读该书后,对音乐表演的相关概念和研究范畴有了更为清晰和准确的认识。

一、音乐表演概念的深度挖掘。音乐表演的内涵和音乐的内涵一样,已是越来越丰富了。这说明音乐表演尚有很多值得研究的课题,而不仅仅是演唱好一首歌,演奏好一首曲子。实际上,优秀的音乐表演者通常有扎实的文化功底。《指南》中的每篇文献的作者,不但是相关领域的专家,也是具有丰富经验和知名度的演奏家,这些特点令他们的研究与音乐表演实践联系紧密,并具有说服力。因此,作为音乐表演专业的教师,首先应摆正研究态度,音乐表演的理论与实践是相辅相成的,脱离了实践的理论研究不足以指导音乐表演,而缺少文化视野的表演者往往难以到达表演的较高境界。同时,应拓宽视野,不要把眼光局限于描述和归纳表演技巧,需要系统地、更为深入地研究,多关注音乐本身的形态。

二、多元研究角度和跨学科研究。《指南》四个部分16篇文献,从基本概念、学习过程、演奏过程及演奏反馈等方面,深入浅出地剖析了音乐表演的种种问题。文中渗透了音乐史学、音乐分析、音乐美学、音乐心理学、音乐生理学等多种跨学科视野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这也是目前国内外音乐表演研究的重要趋势。其中,“概念与预备概念”从音乐表演的历史、分析、心理等角度为读者呈现了音乐表演的相关概念;《历史表演与当代演奏家》提到“历史意识的表演”,这是目前较为热门的研究内容。对于音乐表演专业声乐方向的学生来说,尤其在演唱外国声乐作品时,对不同时期作品应使用怎样的音色及音量来演唱,不但与歌词本身的含义及谱面标记有关,还需要打开视野,从音乐史学的角度探讨作曲家的创作风格,从经典的演唱版本中吸取演唱处理的经验等。关于《演奏中的恐惧》,书中分析了演奏焦虑症状、原因和治疗法,并给予了应对的指导意见。其中涉及生理、心理、医学等相关内容。

三、研究与教学启示。

一位“优秀的演唱者”的直觉在表演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种直觉不是凭空而来,它背后包含着大量的知识和经验。身为教师的“演唱者”在授课时即是传递知识和经验,然而仅凭“感觉”的授课会使语言描述缺少准确性和专业性;某些说法缺少理论、数据或实例的支撑,不足以使学生理解或信服。在文献的《发展表演能力》文中,作者首先抛开了遗传学,探讨了环境对于音乐才能的作用。她的这种选择基于对人类身体和心智能力与结构的对比研究——95%人群都处在标准范围,因此,不应夸大先天条件与天赋对音乐表演的影响。爵士小号演奏家阿姆斯特朗成为著名的音乐家的例子,对于教师的启示是:1.营造良好的音乐学习的环境;2.重视教师在音乐表演中的引导作用和重要性;3.对于大学生来说,用科学的角度来解释取得更好的激励效果。比如学生认为自己“没有天赋”时,不要直接批评“努力,还没有到谈天赋的地步”,可以尝试着弱化“天赋”的概念,强调练习的重要性,以统计数据告诉学生合格表演者应有的练习时间,练习不但能够克服单纯的技术问题,也是演奏具有表现力的基础。

 

 
版权所有 © 2004-2016 leyu·乐鱼(中国)体育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