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多天前,一枚67式加重手榴弹在他面前爆炸。爆炸一瞬间就把他整个身体掀了起来,呼啸的弹片和猛烈的火药撕扯下了他的双手,可怕的冲击波则带着砂石钻进了头盔面罩下的空隙,击碎了他的眼球。
军医们尽了最大的努力,只能保住他的生命,但没能挽回他的双眼和双手。
和他视频的时候,他被人搀扶着站在那里,灿烂的阳光打在脸上。
他看不见我,但告诉我说:谢谢关心,除了胸口有时还疼,其他地方已经不怎么疼了。
说这话时他很有礼貌地咧开嘴微笑,漏出一排洁白的牙齿。
而我却忍不住眼泪掉下来。
王静给我说,他是在2015年把微信名改成“雷神”的。
那一年,克里斯·海姆斯沃斯饰演的漫威英雄雷神正风靡世界,不少年轻人崇拜那把威力无边的“雷神之锤”,认为那把武器能够给世界带来正义与和平。
但显然,他这个“雷神”非彼“雷神”。
2015年,新组建的云南扫雷大队面向部队抽调骨干。一个原本在西双版纳可以相对安稳地渡过服役期的士兵兴冲冲地报名参加了。
在通过一系列考核和培训后,他通过选拔成为了扫雷大队四队三分队五班的扫雷兵。
他觉得这是当兵该干的事,值得骄傲,于是把自己的微信名改成了“雷神”。这个“雷”是地雷的“雷”,也是“为人民扫雷,为军旗增辉”的“雷”。
这是种在一些人看起来既“雷”又“神”的事,但对另一些人则意味着使命感。所以明知会有无数苦累,明知会与各种危险的爆炸物打交道,却还是以此为荣。
据说,刚开始时他每排出一个雷,都会骄傲地在本子上划上一划,排出五个雷,便是一个“正”字。但后面经他手的雷太多太多,实在划不完“正”。
王静给我看了他们去年的结婚照,照片上那个年轻帅气“雷神”的骄傲自豪,一目了然。
那天,我走上了那个编号“M04010”的雷场。
30多年前,这里是战争双方犬牙交错的前沿阵地。在漫长而又胶着的阵地战中,地雷几乎是限制对手行动最有效的武器。蹲在猫耳洞的士兵们,在战火消停的间隙,会把大把大把的精力和智慧用在布雷上。
住在战场两侧的两国边民最能体会“死亡地带”这四个字的含义:地雷不但可能在地里,还有可能在灌木丛里、树上甚至悬崖峭壁上,如果炸飞一只脚掌,那就是一枚72式防步兵地雷;如果炸飞双腿,那就是一枚58式防步兵地雷;如果被钢珠打成筛子,那就是一枚定向雷……甚至还有反坦克地雷,压发装置被精巧地改装过,一碰就炸,威力足足可以将一个班的人炸飞。
“雷神之锤”在这里恐怕不好使,各种高科技的扫雷车、机器人也不好使,唯一的办法还是人工搜排。
你可以想象在极为闷热的山林里,一个年轻的扫雷兵穿着厚重的防护服,满身汗水地趴在地上,他一点点拂开泥土,捧出爆炸物,然后用双手拆掉雷管装置。在遇上那枚加重手榴弹前,他已经完美地拆了两千多个各种爆炸物。
我问:为什么你们手上没有防护措施呢?他的兄弟告诉我说:因为埋藏太久,爆炸物的引信极其敏感,戴上厚厚的手套,就不灵活了,反而更危险。
每一位扫雷兵一定都有一双灵活精巧的双手。
老乡说,那块地方之前这几十年没人敢上去。
和我说话的时候,老乡正斜坐在坡下的石头上,两条腿的角度有些不自然。他在这片山谷里种了几十年的草果,一直小心翼翼,但还是先后两次被地雷炸掉双脚。
即便如此,也没有阻挡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那段日子里,老乡每天都来这片山坡看扫雷兵们排雷,他盼望着这片土地的雷排干净了,他能够安心地种上茶叶、苞米或者其他的什么。
出事的那天他也在,那个年轻的士兵浑身血淋淋被抬下来时,他和所有人一起泣不成声。
扫雷并没有因此而停止。草果收获的日子里,扫雷兵们唱着军歌、手拉着手从这片土地上走过。
被扫雷耙反复细细捋过的土地充满活力,现场的农民谁都想分一块,令当地驻村的扶贫干部们挺为难。
那日的天气还算不错,一眼就可以望见翠绿的老山,那里高山巍峨,云雾缭绕,再往外便是他国。
“30多年来是我们最先看到这里的风景,但以后所有人都能了。”
把边境线中方这一侧的雷扫干净,依然是最值得自豪的事情,然后扫雷兵们想起了他。
“如果他还能看到这一幕,一定会感到欣慰。”
“世界上真有守护和平的雷神么?”
“有,但不是漫画和电影的那个。他们穿着军装,拿着一把名叫‘扫雷器’的武器,铲除危险,拯救苍生。”
“他们是谁?”
“其中一个名字叫杜富国。他是我们的英雄。”
网友说:
国家应该包他一辈子衣食无忧,帮他赡养父母,一直到将来替他养老送终,这才是对英雄应该有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