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是为了保障网络安全,维护网络空间主权和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社会信息化健康发展,制定的法规,是我国第一部全面规范网络空间安全管理方面问题的基础性法律,是我国网络空间法治建设的重要里程碑,是依法治网、化解网络风险的法律重器,是让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的重要保障。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于2016年11月7日表决通过,自2017年6月1日起施行。
三大基本原则
1、网络空间主权原则
2、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发展并重原则
3、共同治理原则
六大特征
1、明确了网络空间主权的原则。
2、明确了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的安全义务。
3、明确了网络运营者的安全义务。
4、进一步完善了个人信息保护规则。
5、建立了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制度。
6、确立了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重要数据跨境传输的规则。
九项保障制度
1、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
2、网络产品和服务安全制度。
3、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行安全保护制度。
4、网络安全风险评估制度。
5、用户实名制度。
6、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制度。
7、网络安全监测预警和信息通报制度。
8、用户信息保护制度。
9、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重要数据境内留存制度。
网络安全“四一三战略”
即四个方面、统一模式、三种方式
“四”主要是指“数字中国”包括的网络强国、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四个方面。
“一”是指通过数字化转型来驱动。
“三”是指通过数字化驱动,实现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治理方式的变革。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
2014年11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201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实施细则》公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的颁布实施意义重大,既为反间谍工作提供了最基本的法律依据,又为在隐蔽战线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作出了具体的制度规划,必将进一步推进我国反间谍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法治化,必将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什么是间谍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第三十八条规定,间谍行为是指下列行为:
1.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实施或者指使、资助他人实施,或者境内外机构、组织、个人与其相勾结实施的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的活动;
2.参加间谍组织或者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的;
3.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以外的其他境外机构、组织、个人实施或者指使、资助他人实施,或者境内机构、组织、个人与其相勾结实施的窃取、刺探、收买或者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或者情报,或者策动、引诱、收买国家工作人员叛变的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相关的法律责任
1.境外机构、组织、个人实施或者指使、资助他人实施,或者境内机构、组织、个人与境外机构、组织、个人相勾结实施间谍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明知他人有间谍犯罪行为,在国家安全机关向其调查有关情况、收集有关证据时,拒绝提供的,予以处分,或者处十五日以下行政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安全机关依法执行任务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故意阻碍国家安全机关依法执行任务,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4.泄露有关反间谍工作的国家秘密的,处十五日以下行政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5.非法持有属于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公民和组织的权利和义务
权利:
1.因协助反间谍工作,本人或者其近亲属的人身安全面临危险时,可以请求予以保护。
2.检举、控告公安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超越职权、滥用职权和其他违法行为。
义务:
1.对本单位的人员进行维护国家安全的教育、动员,组织本单位人员防范、制止间谍行为。
2.对反间谍工作提供便利或其他协助。
3.发现间谍行为、及时报告。
4.如实提供有关间谍行为的情况、证据。
维护国家安全,日常细节要注意
1.机关单位的电脑内外网不混用;
2.不在内网专用电脑上使用无线网卡、无线鼠标、无线键盘等无线设备以及外单位的存储介质;
3.及时更新杀毒软件,加强对病毒的防范,不把一些涉密信息随意发到互联网上;
4.在微信朋友圈晒照片,要注意照片中的背景,不能在军事基地、军用港口等地未经允许拍摄;
5.理性表达爱国行为,不要在社交平台发布不合适的言论和照片;
6.发现危害国家安全可疑行为或其他破坏活动时,致电12339及时举报。
金融贸易学院党建工作中心
2023年4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