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吹响深改“攻坚号”
3月5日开幕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改革”与“创新”是报告的高频词。(3月5日新华网)
随着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领域的步步推进,深改取得的成效逐渐显现,但同时深改遇到的矛盾和问题也越来越多,工作难度慢慢加大,尤其是在经济社会发展领域,要保持经济中高速稳步发展的步伐,可以说难上加难。但是政府并没被困难所吓倒,2015年,在各级政府的努力之下,国内生产总值依然保持了6.5%的增长速度,这不得不算是一个奇迹。并且,政府承诺:“2016年有能力使经济增长速度维持在6.5%-7%之间。”看似简单的数字,其中却透露出当届政府的责任和担当、信心和决心,《政府工作报告》吹响了深化改革的“攻坚号”。
细读《政府工作报告》不难看出,无论是在稳定经济、扩大内需方面,还是新型城镇化、农业产业化方面,还是环境治理、保障民生等方面,都离不开两个字:“改革”,整篇报告中“改革”依然是出现频率最多的词汇,达到74次,可见“改革”在政府全年工作中的分量之重。按照李克强总理的说法,深化改革已经到了攻坚之年,就像一场战役已到了决定胜负的时刻一样,要取得“深改”这场战斗的最终胜利唯有全力以赴,除此之外别无选择,否则就会前功尽弃。
从近几年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取得的成绩来看,效果还是不错的。不管是行政体制改革,还是经济体制改革,中央出台的一系列力度强、分量重的举措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深改呈现出瞄准靶心、精准发力、全面突破的良好局面,比如说政府的简政放权、公安系统的取消户籍限制、计生领域的全面放开二孩、法制领域的增加地方立法权限、经济发展的供给侧改革……等等这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打造了良好的改革声势,给全面深化改革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全面深化改革“难啃的硬骨头”还在后面,越往后深改的困难就越大。比如说供给侧改革的去产能降能耗会带来增大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宏观经济波动幅度、失业人员骤然增加、企业税收减少等问题,新型城镇化改革会带来因外来务工人员增加而导致的住房、教育、养老、医疗、交通、环境等一系列问题的产生,教育、医疗和文化体制改革会带来资源分配不均衡、财政负担越来越大等问题,除了这些可以预见的问题,背后也许还有诸多预料不到的问题或是问题的不确定性因素。这些问题都迫切需要政府和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制定出具体的决策和部署,可想而知,难度到底有多大。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深化改革”开弓没有回头箭,面对这一责任巨大的历史任务,不能也不允许有第二条路可走,荆棘丛生也好,刀山火海也罢,我们必须闯过去。可见,对于深化改革的历史重任,已经到了非改不可、必须成功的地步,因为不改就没有出路,改不好就没有退路,改就要从根上改,改就要改彻底,否则不仅会辜负了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使命,而且已经取得的改革成果也会丧失。
深化改革关系到事业发展,关系到生死存亡,改不成功就没有出路。在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刻,《政府工作报告》吹响了深化改革的“攻坚号”,在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带领下,各级政府当以锤子钉钉子的精神,狠抓各项深改举措全面落实到位,咬紧深改牙关不放松,确保深改这场战役取得决定性胜利。(作者:郝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