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军“和平方舟”号医院船——守卫和平的友谊使者

作者: 时间:2019-12-17 责任编辑:张王利

核心阅读

“和平方舟”,是我国首艘万吨级大型专业医院船,被称为和平之舟、生命之舟、友谊之舟、文化之舟。11年来,“和平方舟”积极履行国际人道主义义务。一组数字,足以说明它的成绩:2008年入列,11年来9次走出国门,航行24万余海里,到访43个国家和地区,为超过23万人提供过医疗服务,实施手术1400余例……

雨后,浙江舟山港口。冬日海风掀起的浪涛,不停拍打着停泊此处的舰船。中国海军“和平方舟”号医院船在此巍然屹立,船上的“八一”军旗迎风招展。

11年来航行24万余海里,为超过23万人提供过医疗服务。“和平方舟”的漫漫航程,见证了中国军队热爱和平事业、关爱生命健康的无疆大爱。“和平方舟”在医疗服务中践行和平使命,在联演联训中担当和平卫士,在大洲大洋奏响和平乐章,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被誉为“值得信赖的和平力量”。

在全世界播撒和平的“种子”

“和平方舟”会议室墙上,挂着数十块纪念牌。走近细看,能分辨出它们来自不同的国家,牌上的文字包括英语、西语、法语等多种语言。这艘“大白船”到访过43个国家和地区,当地政府和军民经常送这样的纪念牌给他们。

“还有不少没挂,一面墙放不下。”一名船员骄傲地说。小小的纪念牌,超越了国家和语言的界限,传递着和平和友谊。

中国同世界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和平与安宁仍是永恒的期望。人民军队爱好和平,致力于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2010年至今,“和平方舟”已经执行了7次“和谐使命”任务,为各国提供人道主义医疗救助。

如果说练兵备战是为了捍卫和平的“果实”,那么,“和平方舟”更像是在全世界播撒一颗颗和平的“种子”。“这艘医院船,满载着中国对和平的渴望和对生命的尊重驶向大洋远方。”曾任中国驻东帝汶大使的刘洪洋深有感触。

2013年,席卷菲律宾的超强台风“海燕”,给该国带来严重灾害。刚刚完成125天“和谐使命”任务的“和平方舟”,受命紧急驰援。这是中国首次派出海军舰艇赴海外灾区执行人道主义医疗救助。

为节省时间,他们直穿大风浪区,提前一天抵达灾情最严重的帕罗地区。

医院船医疗中心主任蔡金辉回忆:“当时下了船,看到椰子树被台风吹得只剩树干,一家省立医院,房屋塌了一半。”目睹这样的景象,大家顾不上休整就投入“战斗”。

白衣天使的“武器”,是肩上的担架,是手中的手术刀。

24小时接治病人,连续奋战16天,接诊伤员2208人,进行手术44例——“和平方舟”在这场“战斗”中,交上了一份认真负责的答卷。“这体现了我国履行大国责任的气度,也是‘和平方舟’播撒和平友谊的例证。”船长邓强说。

和衷共济,扬帆大洋。“和平方舟”秉持生命至上理念,在世界版图上往返穿梭:多次踏上战胜恶劣环境的救援之旅、缓和双边关系的破冰之旅、首次建交访问的开荒之旅、巩固传统友谊的亲睦之旅。

这些年,“和平方舟”人听到最多的赞美是“感谢中国”,最多的评价是“中国是好朋友好兄弟”,最多的期盼是“希望‘和平方舟’再来”。正如到访刚果(布)时,该国总理穆安巴感叹的:“军队通常为战事奔波,而‘和平方舟’是真正的和平使者!”

流动的海上三甲医院

“生命,有时是新生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有时是微弱脉搏的再一次起跳。‘和平方舟’,也是‘生命之舟’。”6次参与执行“和谐使命”任务的原海上医院院长孙涛感慨。

联合国和世界卫生组织相关资料显示,当今世界,超过16亿人难以获得基本的医疗服务。“和平方舟”这个“流动的海上三甲医院”,给这些迫切需要帮助的人们送来了健康、温暖和感动。

麻醉师李鹏给记者展示了一张他珍藏多年的照片:一名小男孩,胳膊紧紧搂着为他做手术的医生,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这名小男孩叫穆罕默德,生活在马尔代夫的一家孤儿院。在这家孤儿院给孩子们送礼物时,其他的孩子都兴高采烈,只有穆罕默德躲在角落,暗淡的眼神让李鹏很心疼:“这样的眼神不该属于这个年纪的孩子。”

李鹏走到穆罕默德身边,递给他礼物,男孩却坚决不伸出手。院长告诉李鹏,这个孩子有六指畸形,想矫正就要去印度。

海上医院立刻为穆罕默德实施了正畸手术。纱布摘掉时,看着自己和正常人无异的手,穆罕默德立刻眉头舒展,爽朗地笑了起来。

“小孩子的眼神不会骗人的。”指着这张照片,李鹏说,当时穆罕默德搂着医生不想离开,眼神中有光。

国土有界,大爱无疆。一名英国志愿者点赞“和平方舟”:“爱,没有国界。你们为安巴、为加勒比,也为世界上更多国家送去健康和希望。以前我只了解长城、大熊猫,在我心里,你们就是中国的一张新名片!”

拉近心与心距离的文化使者

记者走上“和平方舟”的04甲板,看见一个方块形区域。船员介绍,这里是撤离平台,设计功能是疏散人员。每次靠岸,这里就成了文化联谊场所。

2018年10月25日晚,在安巴的圣约翰港,04甲板上一片欢乐的景象:忙碌一天的医生、卫生员、船员、厨师等官兵,此刻变身歌手、乐器手、茶艺师、书法家、功夫小子、民族舞者……一场场引人入胜的表演,将中国文化呈现给各国群众。

到了民族舞节目时,很多孩子高兴地跑到甲板上一起跳舞,热闹的场景让大家记忆犹新。所有人徜徉在友好的氛围中,共祝和平、健康和友谊。

一些贫困国家信息不畅,群众对中国缺乏了解。通过“和平方舟”,很多人认识了中国、了解了中华传统文化,也看到了一个“立体”的中国。“我们要给自己的职责再多一个定位,那就是做一个文化使者!”一名爱跳民族舞的护士表示。

中医,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平方舟”航行一路,中医文化传播一路。在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和平方舟”举办了一场中医讲座,一名蓝衣女士当场体验了推拿治疗。她惊讶地发现,常年相伴的膝关节酸胀感,经过医院船中医付本生的一番推拿,竟然得到减轻。

付本生说:“看见他们带着好奇来、带着满意走,中医文化得到了多国民众的认可,我觉得不虚此行。”

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和平方舟”官兵以良好的文化素养和对当地文化充分尊重的态度,彰显了中国海纳百川的文明大国形象,赢得了各国民众的普遍赞誉。

“和平方舟”增进了各国对中国文化的认同,也让华侨华人感受了久违的故乡文化。身在异国,“和平方舟”的出现,拉近了他们和祖国的距离。“大白船”每经过一处,当地华侨华人都会奔走相告:“亲人来了!”

“能否让我们到甲板上待一小会,哪怕一分钟也行?”一次任务中,“和平方舟”即将驶离秘鲁卡亚俄港港口,一对匆匆赶来的华人老夫妇渴望地向更位长发出申请。

计算着还有一点时间,更位长同意了他们的请求。在船员搀扶下,这对满头银发的老夫妇,走上了“和平方舟”的飞行甲板。丈夫缓缓屈膝,将脸颊贴上甲板,热泪纵横地说:“再让我感受一下祖国的温暖吧!”

每当“和平方舟”即将起航,码头上总是一片五星红旗的“海洋”,歌声响彻码头。岸上的人群和船舷的官兵,总是相互挥手致意。那是华侨华人“盼方舟再来”的邀约,也是“和平方舟”“欢迎你回家”的问候。

一艘船上的一家人

坐在船舵前,舵手印达军有些恍惚——那一刻,舟山港口水泥浇筑的码头已经在他的视野中渐渐清晰。印达军轻轻舒了口气:“我们回来了。”

今年1月18日,一个明媚的上午,离开这个码头已205天的“和平方舟”回家了。这是“和平方舟”第七次执行“和谐使命”系列任务,第九次走出国门。

从接装开始,印达军就成为“和平方舟”的船员。11年时间,他对这艘船有很深的感情:“每次坐在船舵前,都觉得很亲切、踏实,这艘船就像我们的老朋友,船上的人就像家人。”

和“大白船”相伴的过程是辛苦的。“舵手的工作每天‘四班倒’,值班之外还要参加训练。行驶在不同时区,碰上调时间,有时一整夜不能睡觉。”印达军回忆:“这么多年,所有人都坚持过来,也不觉得苦和累。”

船上有句话口耳相传:“一艘船,一家人,一条心,一股劲。”指挥员、船负责人、医生、卫生员、船员、炊事员……这些人就像螺丝钉,每个岗位都很重要,共同构成了“和平方舟”这个整体。

记者聆听了很多“和平方舟”人在岗位恪尽职守的故事。接到台风“海燕”救援命令,已连续进行了10多个小时手术的刘刚,马不停蹄开赴菲律宾;护士长陈晶晕船,一出海就抱着枕头,全程吐得特别厉害,但每次一下船立刻打起精神,投入工作;参与执行“和谐使命—2013”的两名麻醉医生,最多的一天共计为23名病人进行术前麻醉……

这艘船,把数百名官兵的心凝聚在一起。他们工作辛苦从不喊苦,对家人的思念却藏不住。

在船上,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景象:卫星电话前,官兵们排起长队,等待和家人通话。

“和平方舟”上,有属于他们的幸福。每次靠岸,官兵们都会通过卫星电话,在休息时间和家人视频通话。船上,经常有官兵一边喊着“喂、喂、喂,听得见吗”,一边掩不住开心的笑容。“有时候信号不太好,视频的时候真的着急,只能打打字。”一名船员感慨。

“和平方舟”上,有属于他们的“正青春”。卫生员张新成,年纪轻轻已经执行过5次“和谐使命”任务。每到一个国家,她都会在日记里简单画出到访国家的轮廓。一笔一画勾勒出的不仅是版图样貌,还是一名水兵的青春。张新成说:“看遍世界,我更爱我的祖国。”

带着家人的牵挂,带着军人的荣誉,带着对国家的热爱,带着各国民众的期待,官兵们乘着“和平方舟”驶向远方。他们都说,爱与和平能超越国界,远方也不再遥远。

《 人民日报 》( 2019年12月12日 06 版)

版权所有 2017 中leyu·乐鱼(中国)体育官方网站体育学院总支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