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成果简介:
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创新创业人才座谈会上多次强调,要挖掘高校各学科门类专业思政资源,打好现代化强国创新创业人才基础。本成果从2017年3月作为校级教改重点课题研制,2019年被批准为省级教改课题,聚焦高校开展就业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认识短视化问题、新时代“立德树人”与高校就业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共生发展互补性不强问题、“立德树人”融入高校就业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进路不畅问题,夯实了“立德树人”融入高校就业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的学理基础,阐明了其多维内涵和循环作用,设计了“五大环节”教学模式、“四大就业创新创业平台”实践模式、“三个融入”可持续发展人才培养模式的“五四三”育人模式,健全了就业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劳动观念、课程体系、导师培育、“产学研用”融合的“四种机制”,创新了“立德树人”、体面劳动、生态系统“三维”理念耦合下“全方位主体赋能”主导就业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体系,为其耦合、集聚与共生提供了新进路。
成果在5省8所本科院校实践应用2年以上,受益人数7万余人,教学实践应用效益较大;项目成员发表CSSCI期刊论文6篇,CSSCI扩展及普刊学报论文20余篇,教育教学论文成果丰硕;完成教育部项目3项,省级教改及其他省级项目10余项,获奖项目8项,省级新闻媒体河南日报、映象网等宣传报道7次,成果支撑充分报道详实;获实用新型和发明专利各1项,出版创业就业教材1部,入选首批郑州市哲社科研究基地,依托创业孵化园,成果转化效果明显。
二、成果主要解决的问题:
1.解决了高校开展就业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认识短视化问题。协同育人理念下,高校就业创新创业教育良好生态系统还未形成,多元主体间的协同性尚显不足,对“立德树人”重视不够,工作中“重专业、轻育人”现象明显,在促进个人长远发展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存在短视化现象。
思维相对固化,创新意识不强。部分高校把就业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视为任务,而未深入认识到其内涵和价值,导致思维多停留在传统的教师主导模式中,开展就业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的主动性不足,缺乏创新意识。理念转换滞后,培育单一化。高校、企业、政府、社会多元主体间在利益、观念等方面存在的冲突性影响主体间的协同性,育人合力实效有待提升;就业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与专业教育、价值观教育结合度不高。
2.解决了新时代“立德树人”与高校就业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共生发展互补性不强问题。开展就业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立德树人”是高校就业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当前高校中二者互补性功能发挥不充分。
立德树人任务虚化问题。部分高校“立德树人”理念停留在文件中,未能贯彻落实到就业创新创业的实训实践、教学、评价等环节中,德性教育重视不够;德育内容“因势而新”体现不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质教育资源挖掘有待深入。投入产出平衡性问题。高校就业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投入不断增加,但创业项目产出不多,特别是结合社会需求的创业项目较少,创新人才培养质量有待提高。
3.解决了新时代“立德树人”融入高校就业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进路不畅问题。针对新时代“立德树人”融入高校就业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实效性不强、与专业教育结合不紧实、教育教学机制不健全等现象,主要解决:就业创新创业育人主体单一问题;从思政教育到孵化就业各阶段实践平台短缺问题;在就业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中劳动观念、课程体系、导师培育、“产学研用”各方协作联动融合机制不完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