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大学成为邪教的“乐园”
作者:刘帅 时间:2018-03-15 责任编辑:
“摄理教”是韩国臭名昭著的一个阴暗邪教,其教主郑明锡因强奸和性侵等罪行被判10年监禁。有关资料显示,韩国被郑明锡性侵害与性骚扰的受害人至少有3000人,“摄理教”逼迫信徒捐献资金每年至少达到87.5万美元。
这样一个社会毒瘤为何能够长期存在?笔者认为,这跟“摄理教”习惯走“大学路线”有很大关系。据《新京报》报道,该教在日本的信徒以在校和已离校的大学生为主,目光专门瞄准日本前50名的大学,包括东京大学、京都大学和早稻田大学。据韩国首尔知名的反邪专家彼得·戴利介绍,他所工作的大学正是“摄理教”活动异常猖獗的地方。而在笔者所了解的几个案例中,受害者如伊丽莎白、香港医科姐妹、彼得·戴利的室友及同事等,要么是大学生,要么是大学老师。
“摄理教”专走“大学路线”并非偶然,它有着自己精密的策划和阴险的算计。
就大学方面来说,被算计的是管理上的漏洞。其一,大学的管理较之小学、中学相对松散,以学生自治式的管理为主。而此时的学生都远离家门,家庭监管基本处于真空状态,容易让邪教有机可乘。其二,大学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容易形成小圈子,便于学生之间相互发展邪教成员,如一名关西大学的毕业生就曾碍于朋友的面子短时间加入“摄理教”。而且在大学内部发生的事造成社会影响具有较大的滞后性,这导致既使有学生沉溺邪教也罕有人知。其三,许多大学的管理人员对邪教组织缺乏必要的了解和警惕,如墨尔本大学和悉尼大学明明是“摄理教”发展成员的重要“基地”,但墨尔本大学的发言人却表示他们不了解该组织,悉尼大学的发言人也否认知道该组织。
就学生方面来说,被利用的是心理上的缺陷。学生加入邪教的心理原因多样多样,但比较集中的有以下三种。
一是出于寻求寄托心理。大学生大多远离父母在外求学,加上学业上的压力、生活中的烦恼、情感上的挫折困惑、人际关系的紧张以及就业的压力等,孤独感随之而来,渴望友情、爱情和亲情,呼唤关爱、理解和认同的需要与日俱增。而这时候,邪教温情脉脉地伸出橄榄枝,如“摄理教”经常用的那招“你看起来很漂亮,有没有想过做模特?”很多女大学生知遇感油然而生,为找到一个温暖的怀抱庆幸不已,就此铁了心加入。
二是出于好奇从众心理。大学生思想上大多具有理想主义色彩,对新鲜事物有着浓烈的兴趣,敢于尝试,不怕失败。这本来是一件好事,但容易被别有用心的邪教所利用。像澳大利亚姑娘伊利莎白,就是在买东西时听一个韩国女子说她正在举办一个基督教艺术展,“它看起来很不错,所以我想去看看。”看着看着就被发展为成员了。还有一个学生,完全是一时的好奇跟风,看到身边人参加了什么会、什么组织,莫名其妙就跟了进去。
三是出于争强好胜心理。好强之心,人皆有之。但如果过了度,就会成为魔鬼。“摄理教”就非常懂得利用学生的好强心理,在“布道”中,他们向年轻人宣称教会的教友都是被“神”选出来的,因此他们都是精英。这也就是在暗示,没有被选中的人不如被选中的。这一招对尖子生来说非常有刺激性,也很有吸引力:难道我学习不如他们优秀?难道我长得不如她们漂亮?于是这些人千方百计主动地也要加入“摄理教”,由此又可能带动新的一批人员加入。据悉在日本“摄理教”的核心成员中,有不少都是名牌大学的优秀学生,其中甚至还包括大学讲师。
就“摄理教”方面来说,盯牢大学这块“唐僧肉”,除了上述两方面可堪利用外,还有两条很实际的好处。
一是便于日后大量地压榨捐献款。《新京报》报道中提到一名曾经在大学里入教的男子表示:“他们要求我恳求优秀学生入会。我想这是因为优秀的学生更有可能成为大公司或是政府部门的员工,那样教会可以得到更多的捐助,而且地位也会有所提高。”
二是有利于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一名曾经在东京大学校园内传教4年的原信徒透露,“摄理教”的干部之所以在东大大肆地传教,是因为在名牌大学东大的“战果”可以显示该组织力量的强大,从而推动其在社会上的传教活动。也就是说,吸收新的信徒会更容易,雪球可以越滚越快、越滚越大了。
基于以上的理解,守牢大学这个阵地对于抵制邪教的重要意义已经不言而喻。只有社会、大学齐抓共管,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清除邪教可能生根的“土壤”,斩断随时可能伸进校园的“黑手”,才能避免大学成为邪教的“乐园”,才能让郑明锡之流逐步退出舞台,最后彻底失去市场。